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農村經濟發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部分,一定要進行深入的改革和完善。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主要負責調節農村各種經濟利益關系,關系著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是反映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只有將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工作做好,農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農村經濟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為我國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1 農村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
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發展的重要支柱,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建立財務資金管理制度,我國法律規定,政務財務必須公開、透明,接受大眾的質疑和監督,目的是加強民主,使干部民眾一條心,更重要的也是為了強化監管機制,使資金管理更加安全,使民眾的資金得到更好的保障;第二,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目標,要對目前的資金有良好的管理并對未來發展有正確的預算,從而決定經濟發展的方向;第三,要選拔優秀的人才擔任經濟管理工作的職位,使干部素質得到保證,同時,由于不斷涌現出新的政策和制度,還要定期的組織干部人員去學習,不斷對自己充電,積極學習先進單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2 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不 夠 , 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農業一直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新形勢下,大多數人思想觀念很難轉變。對于財政透明,科學的經濟發展觀以及農業土地承包責任制等重要問題沒有深刻的認識,這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農村的經濟管理較為復雜,涉及多個方面,不僅與農村的財務資金有關聯,對土地的使用權以及土地的基本情況的監督等都分不開,所以,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與制度管理,但是,就農村目前的情況來看,并沒有很好的制度去支持經濟管理部門的工作,使得管理工作一直止步不前,甚至還經常出現問題。
2.2 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報賬人員素質不高,數據信息不準確,這樣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統計信息,無法進行資金管理以及預算工作的正常運行。
農村的經濟管理人員通常都是一些村干部擔任的,他們缺乏專業的知識與專業的技能,同時,城里的高素質人才一般都不愿到農村去工作,這就造成了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缺失,更容易出現財務問題。隨著經濟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年輕人都到城里去尋求發展,農村只剩下一些年齡偏大的勞動力,即使有技術也無法應用到農業中去,農業的發展無法與科技發展相同步,導致農業的發展相對緩慢,這是經濟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大問題。
2.3 監督管理不到位
一般的代理會計人員都是同時代理多個村子的賬,只負責最后的核算工作,對前期工作并沒有很多的了解,如果前面統計出了問題,后面的核算也就沒有意義。同時,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不完善,許多職位都空缺,甚至是沒有設立,缺乏必要的部門,或者一人身兼數職,管理工作難免出現漏洞。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多數農村管理團隊都缺乏必要的監管部門,對于工作過程沒有良好的監督管理,出了問題不能及時的解決,堆積到最后出現財務問題,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
3 解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問題的措施
3.1 提高認 識 , 健全法律法規機制
農村的經濟管理與農民的個人利益關系重大,黨和政府必須要重視農村的經濟發展,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要積極考察,不斷提出新的建議和要求,要不斷為管理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在農村,農民最重視的是土地問題,在土地承包責任制的保障下,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政府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必要的制度,通過法律手段來保障農村經濟的正常發展。
3.2 提高人 員素質 , 加強經濟管理隊伍建設
經濟管理工作相當重要,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才能保障其正常運轉,經管工作任務相對繁重,所以管理隊伍必須能夠勝任管理工作,如果不協調,極易出現問題;加強經濟管理隊伍建設,要積極開展各種培訓活動,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提升自身專業修養和道德素質,管理人員要有責任意識,對工作認真負責,方可建設一支高能力的管理隊伍。
3.3 完善監管體系
任何工作的順利進行都離不開良好的監督,農村經濟建設事關民眾的切身利益,更要公平、公正、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要建設一支監督隊伍,對財務工作的每筆收入和支付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止發生財務混亂現象;對于財務工作的審計和監督工作要隨時抽查,如果發生違紀違法行為,必須嚴懲。
4 結語
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是關系國家社會發展的民生大計,必須要及時制定一套科學的制度來作為保障,加大經濟管理隊伍建設的力度,最后,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全力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能夠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糯。農村經濟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06):14-15.
[2]劉新寶。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3(10):14+67.
[3]張憲良。淺析新形勢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