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水文地質問題都是工程地質勘察與設計施工的重要環節,但卻又常常被人忽視。由于地下水是巖土體主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對巖土體工程特性也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基礎工程地質環境。因此,本文在認真分析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勘查要求,找準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以基坑地下水的控制為例,具體分析了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問題。
[關鍵詞]工程地質 勘察 水文地質
[中圖分類號] P641.4+3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184-1
在工程地質勘察中,除開水文物質性質之外,水文地質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尤其是其巖土水理性質,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果不重視,必定會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與壽命周期。所以,針對水文地質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滿足工程地質勘察要求。
1工程地質中勘察水文地質的要求
1.1自然地理條件
這里主要指的是地形地貌、氣象水文特征等,地形地貌包含了工程共區域內的水系、平原、高原特征、地貌侵蝕以及堆積等情況;氣象水文特征則指的是工程所處的區域是熱帶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程度等情況[1]。
1.2地質環境
這里主要指的是區域內地質構造特征、基底構造、地層巖性、新構造運動等。
1.3地下水位
這里指的是最近2-5年之內,區域內最高地下水位和水位的實際變化趨勢;地下水補給排泄的實際條件、地下水和地表水補排的關系對地下水位可能產生的影響。由于地下水位對巖土工程產生的影響較大,所以一直都是重要的工程勘察內容。
2水文地質問題對工程產生的影響
2.1工程受到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響分析
由于工程施工單位作業人員缺少安全意識,或者是安全意識落實程度不足,施工區域之內,頻頻出現不合理地質利用等情況,由于過度的開采、地下水抽取頻繁或者是上游水庫不合理的修建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工程區域之內的地下水補給狀態,這是地下水位下降的關鍵性因素。所以,這樣很容易讓工程施工作業受到地面下沉或者是地面塌陷等質量問題的影響,無法有效地應用地下水資源,就無法保障工程項目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2.2工程受到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影響分析
在地下水水位出現上升變化趨勢中,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施工區域土壤鹽堿化,在長時間的運行過程中,工程項目就可能因為上升的地下水出現腐蝕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巖土工程體硬度指標與整體結構強度的發揮。最關鍵點在于:由于地下室保持長時間的充水狀態,必定會出現工程項目地基基礎上浮的趨勢,大量管涌、流砂等質量問題的出現,也會破壞工程項目整體的結構穩定性。
2.3工程受到多地下水水位上升與下降頻繁波動的影響分析
頻繁地地下水位上升或者是下降,不僅會對巖土質量穩定性產生影響,同時也會給后續的建筑物運行埋下安全隱患。由于地下水水位頻繁的波動,在巖土土體之中必定會有一種類似于膠體的膠結物物質產生,從而出現巖土土體中鋁元素、鐵元素大量流失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巖土基本的承載能力,最終加大工程的施工難度。
3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對于工程地質而言,地下水造成的影響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巖土與地下水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巖土的穩定性與強度受到影響,導致其性能變差,最終出現諸如流沙、滑坡、地基沉陷等多種不良厚度,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的運用,甚至還可能帶來不可預計的災難;在地下水中,還有C02.S04-.Cl-等有害的化學成分,對水位之下的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產生破壞與侵蝕作用,大幅度縮短建筑物的使用壽命[2]。
3.1基坑地下水對工程帶來的影響
一般來說,基坑工程都位于地下水位之下,一旦地下水問題突出,必定會對基坑工程帶來影響,主要在于:
第一,基坑開挖施工條件惡化。當地下水深入到基坑之后,會將工作面淹沒,從而影響開挖施工的效率與質量,同時,坑內的排水還會影響到基坑周邊地面的變形與神將,直接導致建筑物出現變形、開裂、下沉等諸多問題。
第二,出現管涌、流沙等不良現象。如果基坑開挖處于顆粒細小的非粘性土當中,由于坑內外存在水頭差,所以,當地下水滲流入坑內,就可能出現管涌、流沙等破壞,從而影響到基坑以及周邊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三,基坑周邊的土質被軟化,會降低巖土體坑底與坑壁的強度,出現側壁變形、底部鼓起等問題。
第四,支護結構上方的壓力被增大。由于存在地下水,所以,擋土比水結構上的水土壓力會持續增大,相應的,就會增加基坑支護施工難度與成本。
3.2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措施
控制基坑工程的地下水主要由明溝排水、降水以及隔滲等集中方式。
第一,明溝排水。利用明溝排水法是在基坑內部設置集水井和排水溝,通過抽水設備在集水井中抽取地下水,已達到坑內無水的效果。這一類方法主要適用于潛挖基坑,地下水位高出坑底不多,并且在坑壁上不會輕易出現坍塌、管涌以及流沙等問題。
第二,降水。這里說的降水指的是井點降水,主要是在抽取基坑周圍地下水時,將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面之下的一種降水方式。一般最常用的有深井井點、電滲法、噴射井點和輕型井點等方法[3]。
第三,隔滲?;拥母魸B又包含了側向與封底兩種隔滲法。側向隔滲法分為凍結法、截水墻以及節水帷幕等?;觽认蚋魸B設施需要穿過相應的透水層,并且進入到下臥隔水層一定深度的區域之內。如果透水層厚度大、埋藏深,那么利用側向隔滲設施不經濟,且難度較大,這時就可以利用懸掛式的側向隔滲與基坑封底隔滲相互結合的方式來完成地下水處理。
4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工程項目建設作業的開展而言,工程地質的勘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更傾向于復雜、長期的系統化工程。在現場的作業環節中,應該根據工程項目建設區域之內的巖土體和地下水的實際情況做好系統化分析,為項目施工提供第一手的水文地質資料,進而確保各個施工區域之內的水文地質因素對施工產生的不利影響都能夠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這樣才能滿足項目施工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丁劍.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04:88.
[2]李敏林.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分析[J].科技風,2014,07:148+150.
[3]石廣平.水文地質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2,06:164+166.